3月14日,日本東北大學研究人員稱,他們最新研發了一種“藥片式”內服體溫計,可隨排泄物排出體外,已經在狗身上成功測試。
該“藥片式”體溫計大小與1日元硬幣對比
日本東北大學發布新聞公報介紹,這種內服體溫計直徑約9毫米,厚約7毫米,只有一片藥片大小,里面裝有溫度傳感器、用于無線通信的線圈、以胃酸發電的電池零部件以及存儲能源的電容器等。外表是樹脂材料。它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紐扣電池,而是利用胃酸接觸電極發電并存儲在電容器中,可每隔30分鐘測量一次體內溫度并發送數據。
體溫計可像吞服藥片一樣使用,到達胃部之后,電極與胃酸發生反應,開始充電。將積累足以在胃和腸部測量10~20次體溫的電力。以每30分鐘1次等事前確定的頻率測量體溫,數據通過不易被身體吸收的約10兆赫頻帶的無線通信發送到體外的接收器。
目前,研究小組已在狗身上成功測試了這種體溫計。在針對狗的試驗中,通過相距約50厘米的接收器獲取了測量數據。體溫計在次日被排出體外。接下來,研究小組還將開展人體適用性試驗。
據介紹,人安靜時的體內溫度是重要的健康指標之一。使用一般體溫計測量體表溫度時誤差較大,直腸測量比較準確但又不便操作。相比之下,這種一次性內服體溫計容易操作,設想如果在睡覺之前吞服體溫計、收集睡眠期間體內深層體溫數據,將有助于睡眠障礙和抑郁癥等的早期診斷。
研究小組表示,他們將把這種內服體溫計的成本控制在100日元(約合6元人民幣)以下。